金融故事啟示錄 從割肉抵押的借款合約到螞蟻集團的金融科技平台(2020/11/12刊登於工商時報) 陳佑寰、陳威駿/執業律師

日劇《半澤直樹》第二部再度引發收視熱潮,以牙還牙加倍奉還的名言固然反映出職場上在龐大的組織結構裡上司對下屬的不公平待遇與反擊,而該劇也讓人看到銀行這個金融機構對於企業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銀行可提供資金活水給優質企業永續發展,卻也可能遭邪惡企業以假帳蒙混詐貸或是惡性倒閉與倒債。

常言道:「人生如戲,戲如人生」。2019年7月初驚爆潤寅集團涉嫌詐貸案,有多家銀行遭到波及。潤寅集團是經營塑料紡織貿易的老牌企業,竟涉嫌於申辦應收帳款融資時以假交易對多家銀行詐貸,金管會則針對作業有缺失的9家銀行開單處罰,司法機關也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有時現實生活上演的社會事件比戲劇還匪夷所思,但卻真得發生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所寫的《故事經濟學》(Narrative Economics)一書提到「故事」(或更嚴謹地翻譯成「敘事」)是文化、時代思潮及經濟行為發生快速變化的主要載體,而要明白複雜的經濟,我們必須將諸多與經濟決策相關但相互對立的流行故事納入考量。例如雖然很多人對於比特幣的技術並不了解,也有批評者說比特幣只是賭博工具,但是關於比特幣所流傳的許多故事多呈現崇尚自由不受政府監管的敘事風格,引起某些人的強烈情感共鳴。不論故事是真實或虛構,相信就會帶來行動,從而發生一定經濟效應。我們也可從古今兩則金融故事來思索金融發展的軌跡脈絡,故事的主人翁分別是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與杭州商人馬雲。

威尼斯商人的啟示:人們需要銀行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筆下的名劇《威尼斯商人》描寫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好友融資,而向放高利貸的猶太商人夏洛克借錢,卻簽下若借款未能如期歸還則須割下自己身上一磅肉的合約。沒想到安東尼奧的商船在海上發生意外事故而延誤歸期,使得他原本預期的還款來源不繼,素來與安東尼奧看不順眼的夏洛克乃藉機上法庭要求履行合約,磨刀霍霍要割取安東尼奧身上的一磅肉,等於是借刀殺人。在安東尼奧受審的法庭上,冒牌的審判者最後是很有智慧地要求債主夏洛克只能依借款合約的文義而割取安東尼奧身上的一磅肉,但不能流下一滴血,而且割的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於一磅,這顯然無法達成,等於是幫安東尼奧解套求生。

從今日的法律制度來看,這份割肉抵押的借款合約因為違反民法第72條的公序良俗條款而無效,其實安東尼奧也可向銀行進行貿易融資的操作與投保海上保險,而不需要向高利貸低頭。然而現實生活中卻常見民眾或藝人因積欠地下錢莊或黑道鉅額借款而遭擄人甚至割肉的悲劇上演,令人不勝唏噓。

借貸在人類歷史由來已久,其本質就是跨期的價值交換。今天我缺錢而向你借錢,等日後我有錢後再還你錢。向親友借錢雖然相對容易,但卻可能因面子問題而不好意思開口,或因欠債不還而壞了感情。向陌生人借錢則可能遇到信任問題而到處碰壁,也可能被高利貸剝削而陷入債務深淵。所幸銀行誕生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英文Bank即是由義大利文Banca演變而來的,Banca(意指板凳)為早期金融交易的簡便場所。銀行發展越來越成熟而成為社會重要的金融制度,屬於間接金融的中介機構且受到國家高度管制。有錢的人比較放心把錢存在銀行生利息,需要錢的人也有正常的管道可以開口借錢,不必怕親友借款傷感情或是被高利貸坑殺。

許多學者如羅伯·席勒教授指出金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讓沒有錢卻有才的人可以獲得資金融通而開拓事業活動。作為融資中介管道的銀行確實為人類帶來許多便利。倘若沒有銀行,民眾借款可能會籠罩在高利貸或暴力討債的陰影之下。惟銀行融資也不是予取予求,而會進行徵信乃至於要求提供擔保,因此不是所有需要錢的人都能順利地向銀行借到錢。融資授信的核心其實就是信任問題,這也是普惠金融及金融科技所要解決的痛點。

杭州商人的啟示:銀行需要金融科技

另一位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曾到訪元朝時的杭州並盛讚它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杭州與威尼斯在同時代並列為東西方之繁華大城。而清朝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在杭州發展錢莊事業,還曾幫助左宗棠向匯豐銀行獲得融資借款以籌組西征軍費。二十一世紀的杭州則出了馬雲這位不世出的商人,不僅風風光光地推動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上市,其後續創辦的螞蟻集團更致力於技術及商業模式的創新以促進支付、微貸、理財及保險等金融產業的發展。例如藉由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所開發的金融科技,來強化對一般民眾與小微企業的徵信與風險控管,透過螞蟻平台的媒合幫助銀行把錢借出去,期能讓社會上原本享受不到銀行融資服務的人也能雨露均霑。這個願景若能實現,對銀行業者來說可說是危機,也可說是轉機。

當今新創事業估值最高的獨角獸螞蟻集團,原訂於2020年11月5日在有中國納斯達克之稱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以A股上市,並同步於香港交易所以H股上市,募資金額高達350億美金將創下史上最大IPO案,然而卻在11月3日突然宣布暫緩上市計畫,引起全世界一片譁然。據稱是與公司高層人士遭監管機關約談以及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有關。姑且不論這事件背後的盤算如何深不可測,對於螞蟻集團宣示要推動金融科技來幫助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這樣螞蟻雄心的壯志其實是很令人激賞的,也反映在投資人對螞蟻集團市值規模及股價上漲的預期與狂熱追求。

舉例而言,由螞蟻集團在申請上市的招股說明書可見,其所建構的微貸科技平台主要面向未被服務或未被充分服務的消費者及小微經營者群體,服務其尚未滿足的信貸需求。螞蟻集團通過其科技平台與金融機構開放合作,幫助金融機構合作夥伴進行獨立的信貸決策和信貸發放。金融機構合作夥伴主要基於螞蟻平台促成的信貸規模,向其支付技術服務費。螞蟻集團推出許多金融科技,例如其自研的智能商業決策解決方案可以基於對借款人還款能力、還款意願、接受產品推薦概率、產品特徵適當性進行評估,針對單個用戶進行定價;又如其開發的動態風控系統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應對關鍵業務風險,諸如客戶身份識別、欺詐風險、反洗錢、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運營風險、安全及數據隱私風險等。

直言之,螞蟻集團的商業模式就是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由平台居中,連結兩邊或多邊的供需方,而傳統的商業模式則是線性模式,由生產者經過供應鏈、銷售網,最後到達消費者。平台經濟具有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s)的優勢,也就是越多人使用平台,則平台帶來的價值越高。平台業者會致力於品牌行銷、吸引各邊群組、媒合配對、以及設計平台規則來有效管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推波助瀾,平台業者藉由蒐集、處理及利用客戶個資及其如何使用平台的相關資料據以綜合分析,可以更了解客戶的屬性並建構其側寫圖像,在金融應用方面,則有助於徵信及風險控管。

銀行是金融產業重要的制度,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然而由於銀行與借款人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的情形,銀行會怕有問題的借款人來騙錢,此即逆選擇(Adverse Selection);也會擔心借款人不認真打拼還錢而倒帳,此即道德風險(Moral Hazard)。因此銀行借款多會要求借款人提供財產抵押、保證人等擔保,借款合約也會有監督、保全以及違約情事加速還款等條款,所以其實還有很多人無法透過銀行取得融資。故而馬雲於2020年10月24日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演講時指摘銀行仍存有當鋪思想,應該用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來取代。申言之,當鋪思想導致銀行只服務了百分之二十的人,而螞蟻集團則是希望能由其居中作平台,以金融科技幫助銀行進而服務其他百分之八十的人,達到普惠金融的理想。

平台競爭:金融獨角獸唱獨腳戲?

螞蟻集團由支付寶平台發展數位支付、數位金融科技平台以及數位生活等三大塊版圖,其中數位金融科技平台包括微貸、理財及保險三部分金融科技領域。螞蟻集團宣稱它是科技公司,致力於技術研發以解決信任的根本問題,建構涵蓋消費者、商家、金融機構、第三方服務商、戰略合作夥伴及其他企業的生態系統,並將不斷完善平台能力,以使金融機構能夠更便捷接入螞蟻集團的平台。

螞蟻集團打造金融科技平台的理想固然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是否會變成螞蟻獨大而贏家通吃?是否所有如大象般的銀行都會被螞蟻牽著走?而如果螞蟻集團發生系統性風險是否會殃及眾多金融業者甚至引發全球性的金融海嘯?這個螞蟻雄兵的故事固然帶來金融發展的野望,卻也隱含監管與競爭等方面的憂心。螞蟻集團因有監管疑慮而暫緩上市,對於馬雲與螞蟻集團來說,以金融科技達到普惠金融的理想,不能只靠人工智慧,也需要政府與民間發揮如螞蟻般的工人智慧,群策群力共同建構完善的法令監管制度與遊戲規則。

我們了解市場競爭可能呈現各種態樣,如完全競爭、不完全競爭、寡占、獨占,甚至是獨占性競爭(看來競爭卻又具有獨占的特性)、競爭性獨占(看來獨占但卻不穩固,可能很快就被潛在的競爭者推翻)。而平台競爭亦具有動態競爭的特性,有如長江後浪推前浪。競爭優勢可能只是暫時的且會動態發展,未必能長期定於一尊。市場霸主如果故步自封,可能會被潛在的競爭對手或獨角獸取代。此外,平台競爭另可能呈現:平台與既有產業(如銀行、保險公司)的競爭、平台與平台的競爭、平台內部的競爭、以及平台所屬生態系的競爭。

所謂平台所屬生態系的競爭是指平台可能歸屬於某個更大的生態系統,如Apple 的電腦、iPhone、iPod、iTunes、App Store、Apple Watch、Apple TV等包括多種平台串連的生態系統。又如Google的搜尋引擎、地圖、各種應用工具、Android手機系統以及Youtube等建構的生態系統。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等來自美國的Tech Four就代表四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在逐鹿中原看誰能稱霸天下。至於在中國土生土長的阿里巴巴集團(電子商務方面)與螞蟻集團(金融科技方面)所構成的產金綜合生態系統,是否會成為具東方色彩的第五個平台強權?在美中兩國拉鋸戰的緊張關係下,也讓人有無限想像的空間,而這正是螞蟻集團上市計畫受到舉世矚目的原因,這個故事未來會如何發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學,不容輕忽。

返回頂端